圆领袍是哪个朝代?
唐风圆领袍是现代汉服的一种流行款式,由于其窄袖,双侧开衩,成为同袍们的日常便装。男生穿起唐风圆领袍帅气难挡,女生穿起唐风圆领袍也英姿飒爽。那圆领袍这种汉服形制的历史渊源又如何呢?
图作者:燕王WF
圆领袍起源 - 商代
圆领袍衫在服饰上,以李氏唐朝为典型,在其发展和变化中逐渐成为汉族服饰的一种习惯性的服饰制度。实际上,以目前考古发掘的历史实物圆领袍衫源于商代,1976年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妇好墓被考古工作者挖掘,作为殷墟唯一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大量玉器,青铜器。在不同材质的1928件文物中,有一尊玉佣,其穿着圆领长衫,证明我国服饰存在圆领形制。
圆领袍衫在汉代服饰制度中规定为内衣。其穿着习惯延续到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 - 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强盛,在其内迁过程中,吸收大量汉族服饰习惯,于南北朝时期,圆领袍衫在穿着习惯上进行转变,内衣外穿,北方北魏政权将圆领袍衫作为正装外衣,进行改革。南方政权同样将圆领袍衫改革,变成戎装,成为一时风气。
隋唐 - 发展
隋唐时期,延续南北朝的服饰习惯,进一步将服饰规划,达到大一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赐服制度下,圆领袍衫成为当时汉民族人民及崇尚汉民族文化人民的常服。
男子圆领袍多为纯色,暗花纹或无花纹。女子圆领袍则色泽鲜艳,并且多有花纹。圆领袍最初为直袖或者箭袖,并且作为常服穿着。
唐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开骻者名曰缺骻衫,庶人服之。"长孙无忌又议:"服袍者下加襕,绯、紫、绿皆视其品,庶人以白。"隋唐士人遂以圆领襕衫为上服。
图来自微博@中国古代装束
在这一时期,圆领袍发展出了两类,一类是开骻,即两侧开叉。一类是闭骻,在下摆处横加一条,以显示追寻祖制。而在脖子处两侧有隐扣,然后在腰部穿上蹀躞带,头上带幞头,下穿中裤,以及靴子,内穿圆领中衣,这样就是一套标准的圆领袍全套。
宋代 - 圆领窄袖演变为大袖
到了宋朝,圆领袍从窄袖发展成为了大袖,就连皇帝的常服所着圆领袍也变成了广袖,比如宋太宗赵光义所着广袖圆领袍。
图来自网络
但还是有窄袖存在,作为武将的便装存在,比如南宋著名的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等人所着均为武将便装圆领袍。只不过唐风圆领袍的中衣是圆领中衣,而宋风圆领袍的中衣变成了交领中衣。
图来自网络
宋代 - 圆领袍发展出 襕衫
另外宋朝发展出了圆领袍的另一种款式:襽衫。襕衫这一服饰,在唐代即已出现。《新唐书·车服志》记载:“是时士人以棠苎襕衫为上服......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这一记载明确表述了襕衫在唐代即已出现。唯一存在争议的,是文中所谓上服的具体用途。
图来自网络
宋画中着襕衫文人形象至宋代,襕衫大规模发展,进入更多场合。
《宋史·舆服志》记载“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国子生、州县生服之”。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所谓襕衫,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其广泛程度可为仕者燕居、告老还乡或低级吏人服用。一般常用细布,颜色用白,腰间束带。也有不施横襴者,谓之直身或直缀 ,居家时穿用取其舒适轻便。
图来自网络
明代 - 无膝襕襕衫
到了明代,圆领襕衫使用更为广泛。明代出现无膝襕襕衫,多以蓝色布料制作,乡间也称作“蓝衫”。明制襕衫与宋制襕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明制襕衫有摆,而宋制襕衫无摆。
下摆处的衣缘较宽,而取消了膝襕,料想是以衣缘代替膝襕的象征意义。而有横襕的襕衫并未消失。明代小说中对襕衫多有描写,一般写为秀才等人的装束。
在宋代圆领袍慢慢从直袖箭袖,发展成为了大袖,成为官员服饰。不过民间依然是穿直袖圆领。不过在宋代,圆领袍还没有加上花纹。
到了明代,各种补子,莽纹,飞鱼纹等就出现在了圆领袍之上,成为了官员的固定穿着。也成为了皇帝的常服。
明朝的圆领袍大量和官服结合。出现了九品来分辨阶级高低的、被称作『补』的特殊机制。这个机制还影响到了藩属国-朝鲜,越南,和琉球。明代官服是当时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装,就制度而论它承袭唐宋官服制度的传统,指导思想比较保守。但制作更趋精美,整体配套也更趋和谐统一。
以上是关于圆领袍衫的朝代变迁与形制变化。
内容整理自网络,仅供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汉服圆领袍衫对日、韩等周边国家服饰的影响》
微信搜索【汉服文化传播】公众号,获取汉服活动/汉服科普/汉服课程信息。
来自外部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