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记年】2003-2004年汉服复兴运动大事记

汉服大事记评论24,001阅读模式

【汉服记年】2003-2004年汉服复兴运动大事记

2003年7月21日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照,成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第一人。这是汉服消亡三百年后首次以其民族服饰身份亮相。

2003年9月1日李宗伟上传束发着深衣奏古琴照。他也是当代第一个束发着汉服,穿汉服给学生讲课的人。

2003年10月30日武汉“采薇作坊”的邱锦超上传当代第一套汉服商品照,“采薇作坊”也是汉服运动中第一个汉服商家。“采薇作坊”原本以做和服,韩服为主,邱锦超(网名“阿秋”)在朋友的引荐下来到汉网,也被大家对汉服的诉求所感动,他在10月30日上传了第一套汉服男装样品,11月11日上传了第一套汉服女装样品,后来,邱锦超创立了第一家汉服专营公司“古径衣饰”,为汉服产业化拉开了序幕。

2003年11月22日王乐天(网名“壮志凌云”)把汉民族的传统服装穿上了郑州街头。这是自顺治帝下令改穿满服,汉族传统服饰绝迹了三百多年以后,第一次出现在街头。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张从兴偶然看到了这些照片,并据此写成了一篇报道《汉服重现街头》,这篇文章也成为第一篇报道汉服的文章,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4年8月22日黑龙江省第二届武术传统项目比赛中,刘斌(网名“轩辕慕雪”)穿汉服参加了枪术、剑术和软器械比赛,取得了一枚银牌两枚铜牌的成绩。通过这个比赛,可以证明,汉服样式的武术服在大多数武术项目中推广是完全可行的,也为汉服与其它传统文化协同发展寻求了新思路。

2004年10月5日,来自天津的方哲萱(网名“天涯在小楼”,名芳,字哲萱)在北京组织了首次全国范围内的汉服活动,穿汉服祭祀了明朝将领袁崇焕,济南的吴飞(网名“ufe”)、郑州的王乐天和丁晓 棠、上海的网友“江南秋水”等33名网友参加。

2004年11月12日方哲萱只身着汉服参加天津祀孔大典,并撰写《一个人的祭礼》,影响颇广。一个人的祭礼》结尾写道“一件深衣,一份信仰,一个人。多年以后,我想我会记得这天,一场盛大的祭礼,一次对儒家文化的呼唤,一群崇尚传统的中国人。只是,我依然坚持的相信,这是一个人的祭礼——白衣胜雪、不染纤尘。 ”

2004年11月15日,网友“大宋遗民”(又名“赵丰年”)在看到方哲萱“一个人的祭礼”后有感而发,为歌曲《把根留住》重新填词,改编了《再现华章》歌曲,借此表达对汉服的情感。歌曲公布后,网友“万壑听松”对歌词略作了修改。2004年12月2日,网友“大宋遗民”将该歌曲做成FLASH视频,该视频中引用了大量汉服活动照片,并与满清旧照做了对比,在“汉网”上迅速传播。后来,网友“大宋遗民”还制作了《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华夏红蔷薇》的FLASH。其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歌词被孙异改编为歌曲《重回汉唐》。

2004年12月7日丁晓棠、王琢和郭丽红三人将篡改汉服成“寿衣”一词的某电子公司告上法庭,这是汉服诉讼第一案。2004年10月6日河南丁晓棠和深圳的王琢及其妻子郭丽红身着汉服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购物。次日,《京华时报》以《汉服集会》为题材发摄影报道,称“昨晚,8名儒生打扮的青年……身穿‘汉服’走向王府井,他们希望能够唤醒大家对汉民族特色服装‘汉服’的记忆。” 然而,当日晚,一些国内网站的论坛上显示另一条被伪造的虚假报道,标题为“《寿衣上街?改革开放多年,封建迷信上街》”,上写:“昨晚,8名寿衣打扮的青年……身穿寿衣走上王府井,他们希望能够为恢复传统的殡葬业做出贡献。”丁晓棠以侮辱人格为由将北京某网站告上法庭。12月20日,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该案件由上海律师林全勇免费受理。在法庭上,几位证人也身穿汉服出庭作证,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最终以被告方逃遁,打胜了这场官司。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