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期,汉族女子由于"男从女不从"的特赦令,保留并沿袭了汉族的发式特点,发型多沿用明朝的式样,而"燕尾"这款发型的存在可能早于明朝。
"燕尾",一种脑后发式,是垂在脑后的一种发髻,其形状如燕子尾巴因此得名,其存在可能早于明代。
燕尾本来是汉族女子的发型,到了清末民初时,旗人女子赶时髦也开始梳燕尾。这些可以从历史遗存的画像和清末民初的老照片中寻找到答案。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名妓,画中清晰可见梳着燕尾发式)
清代时期,汉族女子由于"男从女不从"的特赦令,保留并沿袭了汉族的发式特点,发型多沿用明朝的式样,而"燕尾"这款发型的存在可能早于明朝。早期用真发+发油做出来,因头发在后面被梳成发髻,远观似燕子的尾巴,故而又称"燕尾头"。
清朝中叶,人们开始在燕尾上插上各种簪子、珠花等做装饰,更显发髻优美。清朝末期,女性的头饰除了常见的簪、叉之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头饰。如:老年女性脑后喜戴“冠子”,作用是主要让发髻保持好的造型,或者在发髻用一个黑色的网纱罩住。这在清代的很多画作中可以看到,如:《春闺倦读图》、《雍正妃行乐图》等。
从整体上而言,清代汉族的女子崇尚典雅之美,由低发髻取代高发髻,在发型上呈现出一种典雅、端正的古典气质。
《连生贵子图》
今日演示的课堂造型参考了:《连生贵子图》中妇人的造型。
清代的《连生贵子图》是一幅寓意画,以桂树,妇人手中的莲花、芦笙以及膝下的幼子,组成“连生贵子”吉祥含义。画中女子身着立领长衫,外披提花披风。
妆发:镜子老师
摄影:徐向珍老师
模特:是非娘娘
后期:爱神
来源:纳兰美育
慕妆娘准备的精妙妆造?
或许有一天你抬眼望向镜中的自己,
也能成为当初艳羡的那个人。
汉服妆造报名咨询:
汉服妆造课程,开设有线上和线下课。
线上课程:上课地点杭州,能在杭州学习的可考虑线下课程;
线上课程:非杭州地区或没时间参加线下课程的,可考虑线上课程。
报名纳兰美育妆造课
咨询微信:yidqingc
QQ:836699028
微信搜索【汉服文化传播】公众号,获取汉服活动/汉服科普/汉服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