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汉服发展史355.5K

说到汉服复兴运动,不得不提汉服背后的人和事物,今天要讲的是[中国装束复原小组]。从最初的爱好坚持到专业,到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并出版有《汉晋衣裳》、《中国妆束》两本专业中国服饰著作,两本著作也成为汉服爱好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很可惜这两本书籍也是可遇不可求,很难买到了。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如果说汉服复兴要传承汉服传统文化,那该如何复兴,更是如何传承?中国装束复原小组给出了坚定的答案,竭尽心力复原朝代服装,让哪些曾经惊艳世界的文明-汉服,完整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左转》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多年后的今天,有一群人让壁画里的人”走了出来”,他们就是汉服复兴运动背后的其中之一”中国装束复原小组“。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英国LION TV慕名前来,要将这样惊艳的中国服饰推荐到全世界去,连外交部也高度认同中国装束复原小组的研究成果,邀请复原小组代表中国于中日传统服饰展演上展示中国正统汉服。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盛名之下的团队背后曲折无人了解,中国装束复原小组的负责人是,本是一位画家,爱上汉服后改行学了服装设计。在他看来,中国古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百姓村夫、歌舞侍女,均有异样的韵味,历朝历代各有风采。

2007年,21岁的团队创始人刘帅,带着几个20岁左右的组员向着“带领复原小组,穷尽心血,还原华夏风貌“的梦想出发了。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还原中国古代服饰的第一步就是考据,但无论是古书的记载、还是出土的文物,少之又少。因纺织面料易损,经济价值较低,所以古代服饰考古也是少有人问津的领域。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资料的稀缺,并未吓退复原小组。没有实物,就去研究壁画古画。唐代的《捣练图》,不仅画有服装的形制、配色、花纹、还画了制作工艺。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第二步,寻找材料。现今的面料生产技术,与古代千差万别。复原小组不仅追到蚕丝的原产地搜集原材料,还对照大量文献典籍,才可做出满意的布料借口花纹。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第三步,染色。古代的颜料来自植物,复原小组研究了多种草木染法,用古法上色、固色。有人喜欢这些古色古香的配色,也有人问:为什么看起来又土又脏?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一句话,差点否定了组员200天的努力。要知道,一件全手工绞缬的魏晋襦裙,手工缝制、草木染色,需要2个人花半年时间慢慢打磨。这11年来,几十位队员通力合作,也才复原了200多件精品。把古代的服装尽可能100%重现,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工艺的时候。反复捶打生丝织物使其柔软,是为“捣练”。反复扎染,多层晕色,是为“绞缬 ”。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手工缝线,需要巨大的耐心细心,纹样绘制,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在一件成衣出现之前,他们失败了成千上百次。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复原小组觉得,先人的审美太高级!服饰文化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代表了中国的美学和精神。古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令人感动的。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制作艰难、无人理解,复原小组却并未放弃。看不懂没关系,复原小组从不拒绝科普,奔走在高校间,走秀、宣传、展示。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除了汉服,小组从2014年起,还加入了一些专注于古代乐舞复原的成员。舞蹈比服饰更难还原,毕竟古代没有影片。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细小领域,都需投入几代人毕生的心力去钻研,方能留住一丝半缕。从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到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莫不穷尽心力。千年前的华夏衣裳,不是“影楼”不是“戏服”。汉服复兴的目的是,让惊艳过世界的中华文明,完整的摆放在世人的面前,这就是传承。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耗费11年「还原200套汉服」,只为留住汉服之美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服饰史是一部看在眼里、穿在身上的历史,是一面折射社会历史最直观的镜子。着汉家衣裳,扬华夏辉煌;兴礼仪之邦,铸华夏未央。

本文载自汉服同袍文化(https://www.hanfuwh.cn)汉服网,内容整理自网络。立足于汉服文化,旨在分享传播汉服文化,致力于让汉服融入日常生活。重现“衣冠上国”之文明,衣冠先行,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华夏”同袍的努力。了解汉服、分享汉服、传播汉服,什么是汉服?走进汉服的历史,探寻汉服的前世今生,追忆失落的中国服饰文明。

 

微信搜索【汉服文化传播】公众号,获取汉服活动/汉服科普/汉服课程信息。

荐歌 | 璇玑、安九再携手《长城之下》MV 汉服舞曲

荐歌 | 璇玑、安九再携手《长城之下》MV

抵千年烽火,守《礼仪之邦》。《长城之下》,万里山河,契阔死生与之国。安九、璇玑再携手《长城之下》。 长城之下,万里山河,契阔死生与之国! 若无长城之上的雄兵勇将,烽火连绵。安能有长城之下的盛世太平,礼...
评论  3  访客  3

    来自外部的引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