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钿(diàn)是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花钿起源历史?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杂五行书》中所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此花钿也称为“梅花妆”或“寿阳妆”。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各种繁复的形状。花钿是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用于制作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纸、鱼鳃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剪成后用鱼鳔胶等粘贴。从出土文物资料中所见,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最多。
下面展示的9个原创花钿,配合不同的造型会非常有意思。
图文综合百度百科、《美人点妆》
仅供交流学习。
更多汉服科普,关注公众号文化传播
微信搜索【汉服文化传播】公众号,获取汉服活动/汉服科普/汉服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