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记年】2007-2008年汉服复兴运动大事记

汉服大事记【汉服记年】2007-2008年汉服复兴运动大事记已关闭评论24.9K

【汉服记年】2007-2008年汉服复兴运动大事记

2007年3月11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建议,中国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学位服,这是汉服第一次进入全国两会提案。200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叶宏明说,“中山装、旗袍被西方人看作是中国的‘国服’,但这些还不够体现民族精神。”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汉语是中国的“国语”,因此确立汉服为“国服”,既代表了汉民族的传统,体现了汉文化的历史沿革,又能增强全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尽管国家没有回应两会上的“汉服提案”,但2007年中有关“中国人是否需要确立统一礼服?”“‘汉服’是否要定为‘国服’”的话题已成为了社会的讨论焦点。

2007年3月24日,中国首家汉文化餐厅“汉风食邑”在北京市三路居开业,投资人为李良,经理是丰茂芳。这个餐厅不但装修仿汉代、服务员着汉服,来此吃饭的食客也可身着汉服就餐。二层舞台两侧,分别摆有一台古筝和古琴,客人吃饭时还安排有人弹琴助兴。“汉风食邑”周一到周六上午都安排了读经活动,中午和晚上还有汉服展示活动,也为喜爱汉文化的人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但“汉风食邑”餐厅由于地理位置不好、周边人群消费能力偏低、餐厅定价稍高等原因于2007年底停业。

2007年4月5日零点,中国“天涯社区”、“汉网”、“秋雁文学社区”等 20余家知名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 2008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礼仪——“深衣”作为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并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在该倡议书签名的百人中,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府的数十位教授、博士、硕士,也有来自河北明德学堂、加拿大多伦多汉服复兴会等民间机构的文化界人士。2007年4月27日官方首度表态不会用汉服,并且指奥运礼服的设计理念,将包含历史的元素、现代的创意和未来的概念。2008年6月20日,奥组委发布奥运会礼服,没有采用汉服。尽管奥运会最终没有采用汉服作为礼服,但是有关“奥运汉服礼服的讨论”的新闻报道则是不计其数,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日本读卖新闻等都对此有报道。

2007年5月,福建汉服天下创立,经由当地文化局批准成立,并在民政局正式核准登记,成为全国首个官方认可的汉服协会组织。福建汉服天下先后承办了四届闽侯县青年集体传统成人礼活动。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中,还负责在乌山、西湖、三坊七巷等福州名胜古迹承办民俗文化活动。

2007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高辰飞、高山、徐峥月三人联合在学校创办了“子衿汉服社”,这是第一个高校汉服社团。子衿社的第一任社长是徐峥月,第二任社长是高辰飞。在此期间,子衿社排演的汉服舞台剧《洛神赋》和《汨罗魂》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第三任社长是覃舒婕,在她担任社长期间,子衿社承办了“第二届汉服春晚”活动。自此之后,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汉服社团。

2007年10月28日,百度汉服吧首任吧主“溪山琴况”因心疾去世,享年三十岁。“汉网”,“天汉网”,“百度汉服吧”等网站举办悼念活动。他生前任“天汉网”管理员及百度“汉服吧”吧主职务,一直致力于汉服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事业。作为汉服运动的重要倡导人物之一,他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文章,指明了汉服运动的前进方向;他提出并主持“天汉网”民族礼仪复兴、节日复兴和汉服产业化三大计划,为此撰写了大量文章,为汉服运动构建了理论体系。“溪山琴况”首次用纲领的形式,将汉服运动与华夏文化复兴结合起来,提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的概念。“溪山琴况”逝世后,他所撰写的复兴计划被网友编辑成《溪山文集》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2007年11月24日,董进(网名“撷芳主人”)在天涯论坛上发布帖子“Q 版《大明衣冠》——漫画图解明代服饰”帖子,该图志被网友广泛转发、引用,后出版为《Q 版大明衣冠图志》,多次加印,影响颇广。这些身着明代服饰的卡通娃娃迅速在各大论坛走红,其服装样式甚至被韩国历史剧《大王世宗》剽窃。对于创作目的,董进在帖子的开头写道:“这次按《大明会典》及《明史》并参照明代写实主义的肖像画绘制一套 Q 版的《大明衣冠图志》,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明代服饰出一份力。并且努力证明一下中华服饰并非不能通过现代方式展示,期待中国的影视服装制作和古装动画漫画造型能在本国文化的表达上超越邻国。”

2008年1月23日第一本介绍汉服和汉服运动的图书《汉服》正式出版。《汉服》是公开发行的第一本以汉服运动为背景,对汉服历史知识进行介绍的书籍。这本书主要有五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汉服渊源、细说汉服、汉服礼仪、打造自己的汉服、聚焦汉服运动。《汉服》的作者是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的硕士蒋玉秋、王艺璇和陈锋。汉服从一开始出现似乎就受到了服装从业者们的关注。一本以汉服命名的书的出版,有别于此前市面上中国古代服饰类别的书籍,这是第一次正式以出版发行的形式介绍汉服复兴运动和汉服复兴群体。与此前网络上的思想争鸣相比,算是汉服复兴5年来成果的一次初步总结和呈现。

2008年1月26日珠海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由广汉会负责的节目《汉服汉礼》展示播出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获得一致好评。此节目的解说词由网友“糖糖”负责拟写,衣服由罗冰和网友“糖糖”提供,表演者来自广汉会。节目中将汉服分为深衣、曲裾、褴衫、襦裙等款式进行展示,并在展示过程中穿插介绍了揖礼、拜礼等日常礼仪。这种以汉服展示来介绍汉服款式和汉族礼仪的方式,在此之后被广泛应用到社会汉服组织、海内外社团、高校汉服社的汉服宣传中。

2008年2月20日,首部汉服图片电影《三世书》在“汉网”首映,随即被转发到天涯等众多网站。该视频由杨雁粤担任编导,“重庆兴汉群”的二十多位网友共同拍摄、制作,花费一个月时间完成。《三世书》共由76张图片构成。它分为“缘起”、“第一世:琵琶怨”、“第二世:征夫泪”、“第三世:亡国恨”、“终场”五个章节,通过一本古书《三世书》串联。汉服宣传开始依托剧情,从图片电影到舞台剧,汉服作为表演服饰也在被广泛的运用。这无疑也冲击着古装市场和影楼装市场。更具华夏风范的汉服,很快也在古风圈,cos 圈,摄影圈等圈子流行起来。

2008年4月27日,陈小末在韩国首尔穿汉服守护奥运圣火,掀起了海内外同袍穿汉民族传统服装迎奥运圣火的热潮。在圣火传递过程中,海内外很多喜欢汉服的人也都参与到保护圣火行动中,以自己的实际举动,告诉世界人民:“喜欢汉服的我们,更同样热爱祖国,爱着这个民族的一切……”

2008年5月3日和4日,马来西亚“第一届华夏文化生活营”在马来西亚青运大城堡花园支会举办。生活营主要目的是希望大马华裔子弟能从文化体验和学习中,建立民族自信。生活营课程包括:学习华夏文明、经典概论、汉服消亡史、华人传统礼仪、着汉服行汉礼,课程由中国内地的宋庆胜(字豫人,号一晕,网名“宋豫人”)前往指导。

2008年6月9日《华夏衣冠》电子杂志创刊号发布,这是国内第一本以“华夏衣冠”为主题的文化时尚类电子杂志。《华夏衣冠》电子杂志由《华夏衣冠》杂志社(龙韵九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社长为李慕桐,主编为方哲萱,以海归派和本土文化传媒人士为主力,同时携手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传统文化爱好者和志愿者共同创建,以衣冠与礼仪文化为切入点,通过“风版”(华夏民风,九州民俗)、“雅版”(琴棋书画,中医武术)、“颂版”(读经论道,百家齐颂)三个主要版块,系统介绍中国的民风民俗、传统服饰、传统节日与传统礼仪文化。杂志首期的下载量超过10万次。纵观历史上的学术思潮或是文化传播,基本都需要依托自己的杂志来对外宣传,阐述自己的观点、定期报道自己的活动等,如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杂志。汉服运动在发展到第6年时诞生的《华夏衣冠》杂志也正是基于此点,对外宣传介绍汉服理论、活动等内容。尽管《华夏衣冠》杂志由于人员不足等因素,早期没有做到定期发行,杂志制作到第十五期后也暂停了发行,但是它的出现却带动了更多汉服杂志的发布。

2008年10月5日,北京满学会会长、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签售时,遭黄海清掌掴。随后,无锡警方对黄海清处以拘留15日,罚款1000元的处罚。对于此事的起因,黄海清在《我为什么掌掴阎贼崇年》的帖子中写道,主要矛盾是阎崇年的清史观和拒绝质疑的态度:“阎崇年一提到满人被杀就特别激动,而提到满洲人杀汉人时则兴高采烈;他在讲座中,把野蛮残暴的‘扬州十日’说成是文化融合;他也肯定文字狱的积极作用,跌破了人类良知所能容忍的底线……”事件发生后,在凤凰网、铁血论坛等地,还引起了众多网友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现状”、“文化界名人‘离群万里’”、“公共话语平台的霸权”等问题的讨论。

2008年12月,国内首部以汉服为主题的电视短剧《谁是你的梦》拍摄完成,并于2008年12月22日在成都电视台3频道——都市生活频道的《成都情事》栏目播出。故事以孙异和吕晓玮为故事原型,黎冷担任导演,孙晓春和叶丹负责编剧,花费一年多时间拍摄完成。其间,由黎冷和电视台联系筹资拍摄。节目首播后还多次被重播。此后,还有各地的社团也参与了以汉服为主题的短片拍摄活动。如2009年8月12日西南大学发布了时长43分钟的汉服短片《汉家衣裳》 ;2013年如宁波龙泰影视制作的微电影《华夏·梦》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些短剧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根据现实中的汉服复兴者的亲身经历,借以影视剧的表达手法,向观众介绍汉服复兴这一主题,以及汉服生活者的现状,同时引发更多参与者的共鸣。这种形式虽然策划、制作周期会比较长,但是宣传效果通常是很好的。

本内容整理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汉服文化传播】公众号,获取汉服活动/汉服科普/汉服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