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名词】文化篇二:汉服运动、同袍、礼仪之邦、衣冠上国

汉服名词424K

【汉服名词】文化篇二:汉服运动、同袍、礼仪之邦、衣冠上国

  • 汉服运动hàn fú yùn dòng

释义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汉服运动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知识分子、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由来
2002年左右,针对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唐装(即满式服装旗袍、马褂)是汉族服装的状况,不少有识之士,力求正本清源,致力于努力恢复满清之前的汉族传统服饰的运动。同年2月14日陕西网友华夏血脉在新浪舰船知识网络版军事历史论坛发表了“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一帖,两年内点击量达到三十多万并被转贴到海内外多家网站,唤醒了一大批有识之士投身于民间汉服复兴,这标志着现代汉服运动的开始。

  • 同袍:tóng páo

释义
同袍一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原义战友袍泽,现用于指代心系汉家衣冠,喜爱并宣扬传统文化、习俗的人群。
由来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 礼仪之邦:lǐ yí zhī bāng

释义
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由来
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如果说,在古代汉语中,“中国”更多地属于一个地域的概念,“华夏”则更倾向于代表一个文化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并引导它繁荣、进步的价值基础,是“礼”。两千多年来,“礼仪之邦”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圣君贤相所崇慕和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经由他们长期努力和奋斗而为中国赢得的誉称。中国礼文化绵延数千年,举世无匹,它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

  • 衣冠上国:yì guān shàng guó

释义
《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秦汉以降,“衣冠”即用来指称华夏之服。衣冠很早便成为华夏民族难以释怀的情结,服饰在华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等一系列人类通行的实用功能外,还有着“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等特殊意义。
由来
《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在强调“名正言顺”的华夏文化中,历代帝王问鼎天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改正朔、易服色”;而悠悠几千年的华夷大防,衣冠除了标识尊卑等级外,自然也见证了民族更易、文明起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汉服同袍文化,华夏之美,美在华裳。内容整理自网络,参考百度百科,汉服百科详解见:汉服百科

微信搜索【汉服文化传播】公众号,获取汉服活动/汉服科普/汉服课程信息。

汉服科普小知识,汉服科普书籍攻略(视频科普) 汉服教学

汉服科普小知识,汉服科普书籍攻略(视频科普)

汉服科普小知识 | 解锁汉服穿搭正确姿势,一门课让你搞懂汉服 「22节课让你快速掌握汉服知识」带你“一门课搞懂汉服” 这门课程共22节,分8大模块,将带你快速了解汉服文化和历史演变,根据汉服不同款式搭...
评论  4  访客  4
    • 子蘭 1

      礼仪之邦

    • 来自外部的引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