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发展史 | 中国汉服演变史:宋朝服饰制度

汉服发展史汉服发展史 | 中国汉服演变史:宋朝服饰制度已关闭评论46.7K
本文是关于汉服发展史-宋朝服饰制度介绍。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的服饰制度规定:皇帝的冕服为衮龙衣,绛纱袍,通天冠。
宋朝官员的朝服沿袭了唐代官服的特点,朱衣朱裳,里面穿着白色罗中单,外面扎系罗料的大带,身上挂着锦绶、玉佩、脚上穿着白绫抹黑皮履。朝服的样式是统一的,官职的高低从有没有禅衣和锦绶上的图案体现级别变化。官员穿着朝服的时候,必须戴进贤冠貂蝉冠和獬豸冠。不能戴别的冠,更不能不戴冠。进贤冠的梁数也有所增加,最高的有五梁冠,最低的有二梁冠。手里要拿着笏(手板)。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民间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制服”:“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女装
代表性流行单品:褙子
妆容:梅花妆、檀色点唇
发型:包髻
汉服发展史 | 中国汉服演变史:宋朝服饰制度
宋代女子便装以瘦、细、长,以窄为美。宋代一般妇女所穿服饰有袄、襦、衫、背子、半臂、裙子、裤等服装样式。以裙装穿着为主,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
宋代的襦裙样式,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从色彩方面来说,上衣颜色都比较清淡,通常采用间色,有淡绿、粉紫、银灰、葱绿、墨绿、白色等,而裙子的颜色通常比上衣鲜艳,有青、碧、绿、蓝白及杏黄等。
包髻是一种别具时代特色的发式。它的制法是在发式造型已经定型以后,再将绢、帛一类的布巾加以包裹。此种发式的特征在于绢帛布巾的包裹技巧上,将其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一朵浮云等物状,装饰于发髻造型之上,并饰以鲜花、珠宝等装饰物,最终形成一种简洁朴实,又不失为精美大方的新颖发式。
贴花子的装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宋徽宗宫词》所述“寿阳落梅妆”则更为传奇,写的就是宫中贴花子的情形。宋代妇女引以为时髦,以至相互仿效。
男装
代表性流行单品:襕衫
汉服发展史 | 中国汉服演变史:宋朝服饰制度
宋朝男子皆以服该时代的常服——襕衫为尚。
襕衫早在唐代便己被采用,至宋更是倍受青睐。襕衫,即圆领或交领的无袖头长衫,下摆处有一横襕,用以象征上衣下裳的旧制,但也有不施横襕的居家时穿着。这时的士大夫在交际时常穿着帽衫,即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唐宋两代女性服饰比较研究》周平

微信搜索【汉服文化传播】公众号,获取汉服活动/汉服科普/汉服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