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

汉服发展史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已关闭评论38.5K

此为下篇,

中篇为《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中)》

上篇为《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上)》

【日本-和服】讲解

和服(わふく)是日本对其本土衣装的称呼。初仿中国魏晋隋唐时期吴地的汉服,称为「吴服」,后又学习唐初衣冠制度,称为「唐衣」,男装为袍,女装为衣裙。平安时代后则不再仿照中国汉服,并自行改变了服制与髮型。详见维基百科。

日本兴盛的平安时代对服製做了许多改革,也创造出了以下列举出的日本特色服饰。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

现今很多日本女性都不懂得如何自己穿著和服,这是因为现代大部分的和服都包含了至少十二件的部件,而且需要複杂的方法去将其穿著、组合及繫稳。故此很多时女子穿著和服都需要别人的协助,甚至需要请到专业人士去协助穿著。现代女性和服的样式大多反映了其年龄、婚姻状况及社会地位,也反映了穿著场合的重要度。

振袖」(ふりそで)是和服的一种,为未婚女性所穿著的和服,是未婚女性参与成人节或者亲友婚礼的常见服饰。有色彩斑斓的图案及纹理,其服装上的各式花样纹理、宽大的束腰,是和服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特徵之一。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浴衣」是和服的一种,为日本夏季期间的一种衣著。顾名思义,浴衣是与沐浴有关的衣著;在日式旅馆中,浴衣是浸过温泉或沐浴后常见的衣著。浴衣亦常见于日本夏季期间各地祭礼、节日及烟花大会中。跟和服的穿法相比,浴衣的穿法较为简单,穿起来也较舒适。而夏天除了裙襬型的浴衣外,还有为短裤版的浴衣叫做甚平 ,虽然是裤子但有男生的也有女生版的!算是比浴衣更休閒版一般在家裡穿或少部分人也会在庙会时穿出来。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日本有七五三节,到了三岁(男女童)、五岁(男孩)、七岁(女孩)一家人一起到神社参拜,感谢神祇保佑之恩,并祈祝儿童能健康成长。又或者在20岁成人式庆祝成为成人时也有机会穿上和服。

花嫁衣」为日本女性结婚时的服饰。主要分为三种,包括打挂、白无垢(ふりそで)以及振袖(通常为大振袖),色调以白或红为主。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十二单」(十二単),官方正式名称为五衣唐衣裳,是日本朝廷女性传统服饰中最正式的一种。于平安时代后开始作为贵族女性的朝服,现代在即位礼、结婚式、御大礼、祭祀等大礼场合是日本皇族女子正式礼服。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

狩衣」(左图)、「直衣」(右图)为日本平安时代朝廷男子常见服装,狩衣在袖子跟衣服的本体并没有完全的缝合,是为了方便运动而用。棋灵王中的佐为穿著的就是狩衣。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

」,是日本和服的一种下裳,男子女子皆可穿。袴本来指裤子,但现代日本此字包括裤和部份款式的裙子在内的下裳,因此在中文裡也称为褶裙。袴实取自汉服的大口袴,因两裤腿宽大外加褶皱因而外观看形似下裳。

马乘袴:裤子形式的袴(有两裤管),平时看似裙子,脚张开或走起路来时则明显能看出是裤子。有如现代的裤裙。

行灯袴(行灯袴):裙子形式的袴(没裤管) ,样子就是一般穿著裙子的形象。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明治时代教育家下田歌子发明供女性用的行灯袴,结构与一般的袴不同,现代女性弓道服、昭和初期女学生服及现代女大学生毕业服所穿的都是这种行灯袴。下图为日本女学生校服演进,最右边即为昭和初期女学生的行灯袴。

神道教的巫女服是最传统是裤裙形式,行灯袴出现后,人们也把这种裙子称为袴(绯袴)。近代有些打工的巫女服是穿著裙子形式的巫女服。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最右边的那位女性,肩膀上绑了叫做「襷」[jǔ] 的布条,那是日本人在劳动时绑起和服袖子时所会用到的。

现代日本和服,除了皇室传统服饰和国民服制外,宗教传统服饰(如神道教巫女、神官的穿著)也是和服的一种。而这些服饰在近年来也成为了日本萌文化中时常会用到的题材之一。

日本服饰一样也是博大精深,虽然效仿了不少汉族的传统服饰,但在衣服的制定上也是演变出非常多的花样与特色,比如说和服的腰带,其种类与複杂度可是非常深奥的。

 

以下是韩服的讲解

【韩服】

韩服(韩语:한복/韩服),北韩称朝鲜服(韩语:조선옷/朝鲜옷),是一种传统的朝鲜族服装。韩服深受汉服的影响,可以分为王室礼服、官服、士大夫服制以及平民服制。详见维基百科。

朝鲜为明朝属国,皆得到明朝颁赐服制,衣冠礼仪学习明朝。在明朝灭亡后,朝鲜没了参照对象,上衣越变越短,裙腰越来越高,裙子越来越蓬大,并添加了自己的民族的审美、纹饰,便形成瞭如今的朝鲜族服饰。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以下个人认为有别于中国明朝,具有韩国特色的传统服装特点,读者可以以这几个特点去观察,或在绘製时强调这几点特色,即可表现出浓厚的朝鲜传统服饰。另外我能想到的韩国服装动画人物只有想到大长今

传统韩国从事农商的百姓全都穿著白苎布和乌巾四带。因此朝鲜族又自称为白衣民族。服装样式同样保有右衽交领、白色护领的特徵。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女性宫廷服装上,外表类似明朝袄裙,同样有右衽交领、白色护领,但裙子部分蓬大,朝鲜时代的这些女性宫廷常服称「唐衣」。蓬鬆的裙子又称「赤古里裙」。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朝鲜的服装在上衣部分,随著时间演变越来越短,甚至露出了胸部,主要是方便哺乳的设计,于日治时期因禁止而逐渐消失。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

上衣部分有著往侧边弯的领带(长衣带)

有时会搭上彩色横条纹的袖子

服装颜色配色上,偏好亮色系,颜色分明亮丽的组合(亮绿、亮蓝、亮黄、亮红、亮粉红...等)

灯笼...等古式物件也有使用亮色系的习惯。

韩国的女性礼服,圆衫、翟衣。
圆衫是一种宽袖外衣,由圆领袍演变而来,带有唐朝大袖衫风格。现在,圆衫主要用于李氏朝鲜皇家仪式和婚礼,简化的圆衫用于朝鲜民族传统舞蹈表演。
最右侧的图为翟衣,中国、朝鲜古代后妃命妇的最高级别的礼服。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女性髮式- 加髢、举头美
加髢是身份、财富象徵,妇女的加髢越大,也代表越富有、高身分的象徵。举头美为戴上有如心型的木製假髻。
现在有些韩国影视剧在此方面有稍微改良过,变得比较自然、符合现代人美观。
左图为加髢、右图为加髢戴上举头美。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男性上服装偏向明朝官服,圆领袍、翼善冠、乌纱帽...等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韩国特色性的书生帽子- 黑笠

朝鲜举行科举考试时,参加考试者常会戴著黑笠。可以说是书生的象徵。为仿效明朝乌纱帽后的韩国独有特色帽子,详见维基百科。

服饰上有时会穿著「比甲」 。为宋朝的一种服装形式,后传入蒙古。比甲为古时一种便于骑射的服装,类似后来的背心。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韩国常见兵帽-战笠
战笠又称兵笠,为明代汉族及朝鲜族传统士兵帽饰,原型是元代蒙古帽。但在剃髮易服后在中国被禁,最后只保留在朝鲜。战笠上有不同羽毛与饰巾分别等级。详见维基百科。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

 

最后,附汉服简易对比图

华夏汉服文化对:和服、韩服的深远影响(长图文解说)(下)

内容整理自网络:仅作分享交流参考之用

【参考资料】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9C%E4%BA%9A%E6%B1%89%E6%9C%8D%E6%96%87%E5%8C%96%E5%9C%88/10520963?fr=aladdin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漢服
[3]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silk/fs030201.html
[4] http://www.ntdtv.com/xtr/b5/2012/07/23/a724587.html.-【文化漫步】華夏民族的衣裳--漢服(上).html
[5] http://hollypaladin.blogspot.tw/2012/07/blog-post.html
[6] http://blog.163.com/fsr007@126/blog/static/344322862008299581270
[7] http://book.sina.com.cn/z/nvzifushi/
[8] http://cd.wed114.cn/c2015111913455920143.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610/18/9433029_477197816.shtml
[10] https://m.gamer.com.tw/home/creationDetail.php?sn=3199290

 

微信搜索【汉服文化传播】公众号,获取汉服活动/汉服科普/汉服课程信息。

汉服发展史 | 中国汉服演变史:汉代服饰制度 汉服发展史

汉服发展史 | 中国汉服演变史:汉代服饰制度

本文是中国汉服演变史:汉代服饰制度的部分介绍。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和杰出的朝代之一,它的服饰是怎样的呢?要了解汉服的历史及汉服的演变史,汉朝的服饰制度一定要了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文由汉服同袍...